状态: 问题池
“三反”到“五反”,再到反右,大跃进,大饥荒,文革,这些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1人赞同 4人关注

49年后的这些运动,有必然联系吗?

有没有什么书,一本贯穿前三十年?

2017-10-21
1 0 0 条评论 操作
2个回答
Windonweed  |
27人赞同

这个问题实在很有水平,我本来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作答,但想到题主有这样的问题意识,也必然有一些自己的答案,很希望与题主交流一下。浮光掠影、抛砖引玉了。

专业关系,侧重社会学一些,也尽我所能涉及历史学和政治学的一些东西。另我在长途车上,引用全靠印象,不能精确,请见谅

我个人的感觉有三条线索:人事矛盾、权力特征与组织关系。

人事矛盾是指建政之后各派系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持续的政治运动,派系矛盾包括白区党和苏区党(见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史》)、军队与文官系统(比如林彪与周恩来的矛盾,这方面书籍很多)、党内与党外(主要指反右运动)、中央干部与地方干部(这个与白区/苏区部分重叠)。这些矛盾部分是历史渊源决定的(如建政前各山头),部分也是工作性质决定的。这方面写得比较综合的,英文世界Teweis著politics at Mao’s court、黎安友(Andrew Nathan)的大部分著作, 中文世界见邹谠先生《中国革命再阐释》某章讲派系斗争的,中译本香港出版,亦有英文。这个范式解释涉及高层斗争的政治运动会比较好,解释运动的持续性这一点上差一些。

权力特征这条线比较政治社会学,与我之前的一个回答还很有关系(自我引用:https://pin-cong.com/p/5041/)。在魅力权威衰退、政治逐渐制度化的背景下,政治运动会不断打断常规政治,重新塑造领袖魅力。这个模型解释群众性的政治运动更好。相关研究见人民大学冯仕政教授论文《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

组织关系这个解释是最宏观的。认为中国政治体制自古以来是上级支配下级、权力层层制约的结构,这个结构的特征是信息与任务传递缓慢、容易因为各层级的推诿腐败或敷衍而层层挤压,因此需要有政治运动来冲击官僚体制,调动体制的力量。相关研究见斯坦福大学周雪光教授的中文论文《运动式治理体制: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文。

2017-11-02
27 0 12 条评论 操作
Hibourne  | 金融界搬运工
21人赞同

推荐阅读参考:胡甫臣:历数建国后的政治运动 - 豆瓣

他根据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经他本人批示过的运动的数目共 52 次。这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建设 进程,可以看见我们的最高领导是怎样领导我们这个国家的,一个接一个的运动 是怎样开展起来的。

他认为:

大搞群众运动,这确实是我国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工作常用的也可说是主要的 做法。毛泽东认为只要发动群众,什么事情都能办到,和苏联见物不见人相比较, 这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什么都爱大搞群众运动。

PDF下载

https://www.bannedbook.org/resources/file/692

2017-11-02
21 0 14 条评论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