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為戰爭和內亂,看每次要行憲了,就爆發戰爭了。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南北分治,孫文於各省代表選舉下就任第一屆臨時大總統,設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實行三權分立制度。因為南北合議,孫把臨時總統讓給了袁世凱,其後孫也承諾第一屆正式總統選舉他不參加,他要去給國家修鐵路,搞建設。後舉行第一屆國會選舉,宋教仁帶領的國民黨取得多數席位,眼看中華民國有希望慢慢走向民主制度,可是宋教仁遇刺,且袁未經國會同意擅自向各國借巨款,引發了孫文等人對袁的不滿以及對袁是否真心支持共和懷疑,於是發動二次革命,但勢單力薄,很快失敗流亡日本。事實證明,袁的確沒有共和之心,反而有復辟之意,袁很快把民選的多數黨國民黨定為非法政黨,議員也被驅離甚至逮捕,袁也隨即稱帝。(小註,宋遇刺怎麼看袁世凱都是得利者,而孫和國民黨直接被驅離甚至流亡海外,但卻有人說刺宋者孫,簡直滑稽。另外很多人說孫不該起來反袁,這樣導致了袁的稱帝。這就像是很多人說被強姦的女性活該因為她們穿得少一樣可笑。且就算孫不對,但孫當時起來反袁,國民黨內大部分人都不贊成,那為什麼袁還要趁此機會解散了民選國會驅逐了國民黨?袁但凡真有共和心,就不該這樣,更不應該稱帝。可見當時孫慧眼獨具,看穿了袁的狼子野心,可惜響應者少。)
袁稱帝後,蔡鍔發動護國運動,從雲南起兵反袁,全國積極響應,袁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就被迫下台,沒多久就一命嗚呼。袁死後,北洋內部沒有一個人有足夠的威望統領全局,因此開始了軍閥割據,戰亂連連的情勢。短短十幾年,以大總統,臨時執政,陸海軍大元帥等各種名義擔任過中華民國最高元首的人就有十幾個,可見當時的混亂程度。各系軍閥為了爭奪權力,都是互打,比拳頭,再操縱國會選自己人或者傀儡,還有賄選的比如曹錕,當時比較有名的內戰就是兩次直奉戰爭。最近看到有些人吹北洋軍閥,北洋時期和平嗎?戰亂連連不說了吧,有民主嗎?沒有,國會過了第一屆後都是提線木偶,且北京政變後,當時那個名義上的橡皮圖章總統選舉都被取消了。北洋時期非常自由嗎?不見得,李大釗就被處決了。所以一個沒民主,沒自由,還戰亂的時期有什麼好?雖然可以找到一些閃光點,如當時的北大,但由於戰亂連連,可見當時的普通人過的什麼日子。
1927年蔣介石領導北伐最後名義上雖然統一了全國,但事實上內亂並沒有完全消失,比如因為裁軍而引起的中原大戰,比如共產黨的武裝叛亂,但即時如此中華民國政府還是迎來了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其速度和成就一點都不遜色於中共初期的改革開放,可見今天還把中國經濟成就歸咎於共產黨的領導有多荒謬,中國人在內亂沒有人領導的時期照樣做得好。說回主題,蔣當時嚴格按照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全國剛統一的時候軍政就結束進入訓政時期,沒幾年(1932年)國民黨就提出要開始立憲並召開國民大會實行憲政還政於民,並開始起草憲法,1936年就公布了憲法草案,史稱五五憲草。眼看前途一片光明,國民大會計畫1937年要召開了,憲政終於要實施了,結果1937年發生了什麼大家都應該知道吧?(小註:訓政時期沒有完全的民主自由,但有一定的民主自由,這也是三步走裡面訓政時期的特色,因為孫認為軍政結束後,由於中國國民素養不夠,需要一定時期的指導和訓練,先由地方選舉開始,再慢慢過度到憲政)
1945年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戰勝利,1946年蔣就宣告要召開制憲國大,並於十一月召開。要明確的當時的制憲國大可不是小圈子,當時為了調和國共矛盾,在國大之前就召開了政協,38位代表包括國民黨8人、共產黨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黨5人、無黨派人士9人,最後妥協達成一致:
一,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五日召開國民大會。 二,第一屆國民大會之職權為制定憲法。 三,憲法之通過須經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同意為之。 四,依選舉法規定之區域及職業代表壹千二百名照舊。 五,台灣,東北等新增各該區域及其職業代表共一百五十名。 六,增加黨派及社會賢達代表七百名,其分配另定之。 七,總計國民大會代表為兩千零五十名。 八,依據憲法規定之行憲機關,於憲法頒布六個月內,依憲法之規定選舉召集之。 附註: 1,各黨派負責使其出席國民大會之黨員,在國民大會中,維持政治協商會議所修正之憲法草案。 2,如有其它較好之憲草意見,由黨派臨時協商定之。 3,增加黨派及社會賢達代表七百名,其分配如次 國民黨 二百三十名 共產黨 二百名 青年黨 一百名 民主同盟 一百名 社會賢達 一百名 4,國民黨與共產黨於上項該兩黨名額中,各讓出十名與民主同盟。
可最後因為共產黨想在國民政府委員會裡面多要名額,被拒絕,雙方鬧僵,共產黨聯合民盟杯葛制憲國大,但最後代表仍然達到法定人數,因此成功召開,並制定了胡適之稱之為比美國憲法還要民主的“中華民國憲法”,沿用至今的台灣。
但共產黨狼子野心,當然不肯就這麼罷休,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蔣公敗退台灣,為了防止共產黨滲透保衛台灣不得不恢復訓政,但即時如此當時還是允許縣長直選,有一些非國民黨員也當選,所以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民主。到後來經國先生解除戒嚴,台灣才慢慢過度到今天的局面,可以說沒有訓政時期地方的選舉教育,台灣哪會這麼容易過度到今天還算有序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