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问题池
“支那人”这个词是否有恶意或歧视的意思?
0人赞同 14人关注

    “支那人”有人说是中性词没有歧视他人的意思,又有人说这是对华人的侮辱,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词的呢?

引用论据请给出参考文献

2018-03-01
0 0 4 条评论 操作
13个回答
秋風のLight  |
31人赞同

  “支那人”   是近现代的一种歧视用语【1】,其针对对象为华人,该词在中国近代思想中,为讨论民族性、国民性的重要概念,包括如梁启超及严复等对民族性中的劣根性求改进讨论[5][6]。晚清知识分子在使用“支那”或“中国”一词来称呼国家及国民未有共识,然而“支那”一词仍相当流行,直到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人以“支那”一词自称的现象才减少

 在甲午战争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为中日关系最恶劣的时期,在这段时期,支那人一词在日本涵有日本的自我优越感及对中国人的轻蔑态度[8]。1946年二战后结束后,盟国最高司令部的调查指出“支那”称谓含有贬意,要求日本政府不得在公文和公开场合使用该词,同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国内公文书中不可使用支那一词,有日本学者宣告这个“非常令人厌恶的名称”已从日本语言中消失

在印尼,由于有许多印尼人与印尼华人认为“支那”一词是贬低异族与种族歧视的象征,因而采用“中华(Tionghoa)”,当地部分华人团体也积极消除“支那”一词。苏哈托政府当政的年代,反华气氛浓烈,“支那”一词多被持有反华立场的人所用,后来中印关系回暖,印尼官方才恢复“中华”的称谓。

今除石原慎太郎(石原因公开使用这些名词而被专门从事中日研究的约克大学教授傅佛国(Joshua A. Fogel) 点名批评为“麻烦制造者”[等日本右翼团体外,日本官方及民间主流已不再使用“支那”和“支那人”两词[日裔加拿大历史学家若林正(Bob T. Wakabayashi,或译若林忠志)指出,战败后仍有两类日本人继续使用此贬义词【2】——教育程度低的或者/以及积习

由此看出“支那人”这个词汇严重的贬义华人或中国人词语(中国人不等于赵家人、党国人)因此品葱应当禁止用这个词语表示或形容他人。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带有【1】标志的引用来源在这里

带有【2】标志引用来源在这里

2018-03-01
31 0 5 条评论 操作
ChurchBells  | when church bells ring, time to set off
7人赞同

原意没有贬低意味,但已经引伸出有贬低意味

支那人,是近现代的一种差别用语,其针对对象为华人,该词在中国近代思想中,为讨论民族性、国民性的重要概念,包括如梁启超及严复等对民族性中的劣根性求改进讨论。晚清知识分子在使用“支那”或“中国”一词来称呼国家及国民未有共识,然而“支那”一词仍相当流行,直到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人以“支那”一词自称的现象才减少。

在甲午战争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为中日关系最恶劣的时期,在这段时期,支那人一词在日本涵有日本的自我优越感及对中国人的轻蔑态度。1946年二战后结束后,盟国最高司令部的调查指出“支那”称谓含有贬意,要求日本政府不得在公文和公开场合使用该词,同年,日本政府通令日本国内公文书中不可使用支那一词,有日本学者宣告这个“非常令人厌恶的名称”已从日本语言中消失。

2018-03-01
7 0 3 条评论 操作
porco  |
25人赞同

维基里面这一段都被忽视了吗?

經由中日間的學問僧往來,支那這個稱呼在唐朝傳入日本。空海《性靈集》,是日本文獻中,首次出現支那之名。鎌倉南北朝僧虎關師鍊《元亨釋書》等佛教典籍中,皆有使用支那名稱的記錄,但是並不普遍。 江戶時代,使用支那作為中國代稱的風俗漸廣,相傳由朱舜水傳入日本的拉麵,當時被稱為支那麵。

日本以支那來取代中国的原因之一,是夷夏之辨,因為“中国”这个词明示「中國」才是中央之国,日本只是“东夷”。德川光圀曾主張可以用支那或唐山來稱中國。日本國內有領土稱「中國」,為了避免混淆也是原因之一,自江戶時代就開始設法區別。

但使用支那之名,仍以佛教典籍為主,如日僧大玄《淨土頌義鈔探玄鈔》等。 近代“支那”在日語中廣泛使用並非來自於英語的“China”翻譯,而是與拉丁文翻譯有關。日本蘭學家新井白石首次將拉丁語Sinae(Sina的複數型態,羅馬帝國對中國的稱呼)与“支那”相连,杉田玄白與大槻玄澤等人,效法荷蘭等歐洲國家,使用支那(荷兰语:China)來稱呼中國,認為中國並不居於世界中心,也非文明最高之地,反對尊崇中國的風氣。幕府末期,以支那來作為中國代稱的習慣,在日本開始流行。蘭學家的主張,由福澤諭吉整理為脫亞論,支那的稱謂,在明治維新初年,在日本形成風氣,如高杉晉作曾以支那入詩。

实际上这里讨论支那一词是否歧视,已经和日本人无关了。

常见的用处反倒是华人用的最多,或台湾香港人用,或墙外墙内国人用。

支那相对应的是中国这个概念,但到底怎么样才算是中国呢,怎么样才算是中国人呢。

49年后的大陆开始推崇秦始皇批判孔子思想,完全和以往的中华文明是反着来的,

这还能称之为中国吗?

所以台港某些人认为支那这个名称更合适这个以共匪为代表的党国。

当然有人认为现在这片土地依旧是皇权制文化,这才是中华文明的文化象征,

所以称为中国才是最合适的。

2018-03-01
25 0 4 条评论 操作
Daa  | 纵然被黑暗包裹,美丽依旧会绽放。
7人赞同

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可能真的不知道支那的意思了。 

http://buscanoticias.br-com.net/video/-andldquo-andrdquo-/TVqUwuJcyS8//angra-dos-reis/rio-de-janeiro

2018-03-01
7 0 0 条评论 操作
小葱蘸酱  | 一头会思考的猪
3人赞同

我直接说我的结论吧。一开始本来没有歧视,是中性的,但是后来被中国人自己曲解了,中国人,玻璃心。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类故事都能不胫而走,街谈巷议,可见当时的华人多么自卑。具体“支那”一词来源有学者做过考纠的。

2018-03-02
3 0 3 条评论 操作
teikyo  |
10人赞同

原为中性词汇,后引申出歧义。

另外日语中china和支那的发音不同,不存在音译论。

现今仍有很多人在商业场合用china称呼中国,无歧义。

支那在今天的日文输入法中已删除,无法通过罗马字和假名输入法直接转换汉字。

至于如何演变成歧义的维基百科有大量资料在此不做复制粘贴了。

反对玻璃心论,军国主义日本故意使用支那作蔑称有史料记载。

总结一句,不使用令对方不快的称谓是基本素养,与词汇本义无关。

2018-03-02
10 0 6 条评论 操作
MIKE10  | 天朝小学生
11人赞同

说一个题外话:

最近播出的动画: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里面有出现类似支那そば的字样

这里的“支那”就没有什么特别歧视的地方。  

只不过算是当时日本称呼的中华料理

https://www.sanseido.biz/User/Dic/Index.aspx?TWords=%u652f%u90a3&st=0&DORDER=&DailyJJ=checkbox&DailyEJ=checkbox&DailyJE=checkbox

然后在中国BILIBILI网站上就被河蟹掉了

不管民国初年时支那到底有没有歧视的意思

现在日本都已经注明了支那算是一种污蔑的称呼

https://www.sanseido.biz/User/Dic/Index.aspx?TWords=%u652f%u90a3&st=0&DORDER=&DailyJJ=checkbox&DailyEJ=checkbox&DailyJE=checkbox

现在,台湾和香港会用支那来称呼,都是用于表示对中国的蔑视,

所以,现在来说是一定有有恶意和歧视的意思

2018-03-02
11 0 2 条评论 操作
吾思  |
8人赞同

中文都是在演变的。

这种时候纠结词语原本意思没什么意义。

这个词国内是不用的,看的比较多的是推特上,多和 共畜这些词一起用。

我基本看到这些词是直接B掉的,随身带着tag的人真的没法沟通。

看日本的综艺也很少出现,貌似偏右的偶尔会出现。

会伤害中国人的往往就是中国人,打起仗来叛国的人下手比敌人还狠,也是司空见惯。

现在能看到用这词的人或许是刻意营造对立罢了,能毫不犹豫反击的基本也是脑子不太好的小粉红之类的。  那个对话….惨不忍睹….

之前有人把 万神纪 传到niconico上,日本人看的好好的,一群中国人就撕起来了,香港的台湾的和小粉红们,哎………丢人现眼

2018-03-04
8 0 0 条评论 操作
Genei  |
9人赞同

基於尼哥為侮辱詞,支那亦是;但民國初年顯非如此。梁啟超、孫中山、黃興…等等君自稱支那人過,若真為貶義,豈有以此自稱之理?

是否貶義,由被稱呼的群體決定。

尼哥本身不帶貶義,但黑人認為是侮辱,那就是侮辱詞。

但歷史來看,支那當時確實非貶義詞。

2018-03-05
9 0 0 条评论 操作
草原之火  | 暴力是共匪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9人赞同

原本不是,因为清末没有完成民族国家构建,清国留学生写国籍都不知道写哪,有写清国的有写支那的。(出处忘了不好意思)同时孙中山宋教仁等都是中国支那并用。

中华民国建国之后发了个函要求日本在外交文书里称自己为中华民国,日本官方接受了,但是民间认为这是向中华思想妥协,是软弱外交,民间一直没改。当时真的蔑称是「チナ」、「チャンコロ」之类。

当然了,是不是蔑称主要看被称呼那方的怎么想,中国人觉得是蔑称,又打了败仗,那就只好改了。

另外楼上说因为チャイナ和シナ不同所以シナ不是音译是不正确的,近代之前日本对外来语也是用汉字注音,举个例子,christian当时写作切支丹(假名キリシタン)现在写作クリスチャン难道切支丹就不是音译吗?

主要摘的日文维基就不标引用了。

2018-03-05
9 0 0 条评论 操作
小擦  |
11人赞同

个人认为并不是歧视,而是一种用于区分“可以接受普世价值”和“无法接受普世价值”的方案。因为在你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用“你国”代替,以便区分“中国”,或“我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普世价值,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共产党的本质,和中国的文化认同。

个人支持“支那”一词的使用,是因为强烈反对这一词的人通常是那些“无可救药”的人,因为他们对这种词汇过激的反应体现了他们无法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甚至和人正常交流的能力,以致任人摆布成为共产党,产共党,党共产,产党共等任何和共产党性质一样的党派的拥护人士,是阻碍中国民主化的主要力量。这类人通常极难接受普世价值,也无法理解民主自由的意义,奴化严重,因此根本无法被称得上是“中国人”。如果他们被称为“中国人,那我认为“中国人”将成为侮辱性称号,相对的“中国”一词也成为了蔑称。

用“支那”一词区分这两种人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因为它自然而然的和这些人划清了界限,定义了什么是“中国人”,什么不是。这是一种出于不愿意和其他价值观有本质区别却拥有中华血统的人的区分。实际上,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观,而不是血统。大多数在你国出生的华人和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即使双方都说汉语,都有中华血统。因为价值观是区分文化团体的核心因素,所以我认为“支那”一词的使用是自然的区分,不带有任何歧视成分。

至于为何不用“你国”代替支那,因为很多极力反对“支那”的人不一定反对“你国”,因为他们反的只是中共这个政权,而不是独裁这种体系(事实上即使没有共产党,也会有产共党,没有毛泽东,也会有张泽东李泽东),这种人其实还是一种潜在的阻碍中国民主自由化的存在。

虽然“支那”一词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区分上述两种人,但它作为一个icon是很有价值的。有人说使用这一词划分上述两种人就是一种“扣帽子”,就是“歧视”。然而我认为,这并不能算discrimination,顶多算是characterization。因为歧视必须要“歧”,要突出主观性,而分类突出的是客观性。区分一个人是否是“支那人”,光看对方是否抵触“支那”二字才是歧视,而已知一个人和你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你不认同他们的时候,给出另外一个称号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而“支那”就是这样一个选择。

2018-03-24
11 0 1 条评论 操作
粗鄙  | 剿匪先於主義、反對中央集權、Crypto-Anarchism(你要先做一個反華網站,然後再把它賣給共產黨)
3人赞同
阿爾巴尼亞語:Kinë(發音:[kinə])
阿姆哈拉語:Chayna(源自英語)
亞塞拜然語:Çin(IPA [tʃin])
愛爾蘭語:An tSín([ən ˈtʲiːnʲ])
愛沙尼亞語:Hiina
巴斯克語:Txina(IPA:[ˈtʃinə])
冰島語:Kína
波蘭語:Chiny([ˈxinɨ])
波斯語:Chin چين ([tʃin])
中古波斯語:Čīnī
波士尼亞語:Kina
韓語:지나
丹麥語:Kina
德語:China([ˈçiːna],南德地區還讀作 [ˈkiːna])
法語:Chine([ʃin])
菲律賓語(他加祿語):Tsina
高棉語:ចិន([cən])
喬治亞語:ჩინეთი(發音 [tʃinɛtʰi])
國際語:China
荷蘭語:China
孟加拉語:Chīn(চীন 發音:[ˈt͡ʃiːn])
加泰隆語:Xina(IPA 加泰隆尼亞語發音: [ˈʃinə]、[ˈtʃina])
捷克語:Čína(發音 [ˈtʃiːna])
克羅埃西亞語:Kina
立陶宛語:Kinija
羅馬尼亞語:China([ˈkiːna])
馬來語:China([tʃina])
馬來雅拉姆語:Cheenan/Cheenathi
馬其頓語:Кина(Kina)
挪威語:Kina([çiːnɑ] / [ʃiːnɑ])
葡萄牙語:China([ˈʃinɐ])
日語: シナ(支那)——曾用以稱呼中國,現在在日本很少使用以避免和中國發生衝突(代之以ちゅうごく Chūgoku)
瑞典語:Kina([ˈɕiːna])
塞爾維亞語:Kina / Кина([kiːna])
斯洛伐克語:Čína([tʃiːna])
世界語:Ĉinujo、Ĉinio、Ĥinujo
泰語:จีน(rtgs:Chin)(但也讀作 Jeen)
泰米爾語:சீனா(Cheenaa)
土耳其語:Çin([tʃin])
威爾斯語:Tsieina
烏爾都語:Čīn چين([tʃiːn])
西班牙語:China([ˈtʃina])
希臘語:Κίνα(Kína IPA ['cina])
匈牙利語:Kína([kiːnɒ])
亞美尼亞語:Չինաստան(發音:[t͡ʃʰinɑsˈtɑn])
義大利語:Cina([ˈtʃiːna])
英語:China /ˈtʃaɪnə/
印地語:Chīn चीन (IPA [ˈtʃiːn])
印尼語:Cina([tʃina])
藏語:རྒྱ་ནག་(Gya-nak)

China 是國際主流稱呼,這麼多語言能說,就日本語不行,當然是對日本的歧視啊

#碰瓷學

2018-04-21
3 0 0 条评论 操作
Jafa  | Just Another Fking Aucklander.
5人赞同

简答:是。

我在念应用语言学硕士时候,接触到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能忽视语言的社会属性。其他几个答案对“支那”一词的词源已经做了详细的描述,但似乎没有考虑到社会语言学的层面,导致有些答主对这个词的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我会用英文里Chinaman、nigga这两个词作为例子,阐述我对蔑称词社会属性的一些看法。

首先以英语为例,对中国人的蔑称除了chink、ching chong之外,还包括Chinaman。而这个Chinaman在上世纪初的时候,还跟Frenchman、Englishman一样,属于中性词。但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政权变更、军阀割据时期,积贫积弱、乱象丛生、文盲率高、民智未开。许多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对这个东方古老文明抱有浪漫幻想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后,对这个国家的贫穷落后、愚昧落后大感震惊,进而产生了怜悯甚至鄙夷之心。提起China或者Chinaman的时候,语气跟神情多带有轻蔑的感觉,久而久之,Chinaman就萌上了一层贬义色彩,成为了区别于Frenchman、Englishman的蔑称。

如今要是哪个英语为母语者不管你叫Chinese而管你叫Chinaman,可以断定对方在主观上就是为了羞辱你。

因为社会因素让称谓内在涵义发生变化还包括Negro(黑人)这个词。Negro在西班牙语里本就是“黑色”的意思,一开始在英语里也并不包含贬义色彩。但是由于近代黑奴贸易,以及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殖民统治,让这个词的意味在英语语境里逐渐发生了变化,而最终成为了贬义词,英语国家白人转而开始使用英语词black来称呼黑人。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黑人时常卷入暴力犯罪,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近些年连black这个词都听起来有些刺耳了,白人政客生怕得罪某些黑人选民,又转而开始用African American替代black。

近些年来由于美国嘻哈文化兴起,有些黑人会以戏谑的口吻互称或者自称nigga(negro的变体),有时甚至会把白人叫做nigga或者white nigga。黑人社群对这种现象的态度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是自轻自贱;支持者认为是用自嘲的心态和解构主义的手法,逐渐将附着在这个词上面的贬义色彩与该词的本义剥离开来,有正本清源、重塑自信的效果。

有意思的是,著名歌手、美籍华裔王力宏多年前曾尝试效仿黑人嘻哈文化对nigga一词的改造,以相同的手法打造华人嘻哈文化,打出了所谓的“chink out”旗号,结果招致了媒体、网友的口诛笔伐,最终不了了之。可见这种以单个名人发起的“自上而下”式的“污名洗白”运动是缺乏群众基础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到本题涉及的“支那”一词,我本人认为在当今主流中文语境里是带有明显蔑视色彩的——这是由该词暂时无法抹去的社会社会属性决定的。至于这个词的情感色彩在今后会不会发生变化,会不会被某些亚文化所接受,这类问题本文不做讨论。

我相信以中文为母语的华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当着他人的面说出“支那”一词;对英语文化稍有了解的白人、印度人、黄种人,也不会冒着翻脸甚至被暴揍一顿的风险,把黑人朋友唤做“nigga”。

综上所述,“支那”一词在现代中文语境里带有明显贬义色彩,不提倡使用。

2018-05-24
5 0 0 条评论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