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损失的钱到哪里去了?
股票的本质——商品,而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
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
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
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但由于这两个功能通常是关联发生的,所以很多人会把它们混淆、捆绑,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
拿一个苹果举例,你有一个苹果,今天苹果卖3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你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从价值上,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
同理,在股市里,在牛市的最初,每个人的股价假设都是10元,然后在牛市的成长期,一些人通过交易把股票价格炒起来,11,12,13,14,15…. 最后到达了20元,那么股市的总市值就是原来的两倍。这时候股灾发生,股价又跌回10元,总市值又比最高点蒸发了一半。
如果非要说谁赚谁赔了,那么在上述过程中,低买高卖的人赚了,高买低卖的赔了。
股票不是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赔,必有人赚。并且赔的与赚的数值相等,例如赌博、期货。 股票是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几乎所有人的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几乎所有人都赔钱。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大盘在狂跌之中,没人赚钱,股民们亏的钱,是由于对股票的重新定价。 总之,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赚的钱不完全就等于别人赔的钱,你赚多少和别人亏多少无关,只是股票的价值发生了变化。
光看市值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股价X总股份,这种估值方式是没有考虑流动性的。
没有专业知识或者从事商品交易的人是一下感觉不到;普通人以为,就和超市、小卖部里一样,矿泉水2元,买再多也是2元。而实际商品交易是考虑成交量的,并不是买多少还是一个价格;食品饮料生活物资这些量大,同一个价格可以交易多量。
当你需求量影响超过同一价位的提供量,那个价格的供给被你消耗完,你就得加价——饥饿营销,你得加价才买都到。而卖出的时候,超过同一价格接受量,你还要卖出的话就折价——比如商品卖不出去,就需要打折促销。(股票竞价交易,有明显的买几卖几)
所以,市值估计的逻辑依据,在于一个假设:所有股票都能以当前交易价格卖出——实际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换成资金,那就是一堆数字,谈不上钱。 有价无市也是没有用的。
而投进去的钱,给了先期入手的股票持有者,ipo一级市场的钱是融资给了企业的。其中的差额就去了每一级的先手持有者那里。你持有的股票找不到下家解盘,那就是一堆数字。
而下家接盘是看重了未来还会有人解盘,非常像是“庞氏骗局”了(但是合法——未来会有盈利分红,真正的骗局就是跑路。搞ipo、虚假披露的都是玩的庞氏骗局)。中国股市大多数没有分红,虚假披露、财务作假,和庞氏骗局差不多了。(国外成熟的市场不一样,作假,要是 负法律责任的,可不像国内象征性地罚点钱算了。)
股灾前的”数字钱“,兑现的前提是要有解盘人的。股灾发生,期望破灭,无人接盘,要出手必须挂低价——直到有人能接受的价格,你的“数字钱”就“缩水”了。
早期投入的钱,早就去了先手那里。 你手里就是堆”虚拟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