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看,是朋仔发了条微信,拼多多的拼团链接。
“还没睡呢?”
“是啊,家里纸巾用完了,想着买点,不小心就发给你了,抱歉啊!”
“没事!”
我打开了链接,选择了参加拼团。一个不知名牌子的纸巾,六大卷只要9.9元,果然很实惠。
| 01
朋仔是我老乡,读同一所小学和初中。只不过中考后我去了县重点高中,他选择出外闯荡。
后面的7年,我一直在书山题海中奋战,一路从高中杀到大学。朋仔则转战于电子厂、快递公司和修理店之间,兜兜转转。
后来掌握了手艺,他就回到了老家,开了家自行车摩托车修理铺子。一开始生意很不错,我还住在广州城中村中打拼的时候,他在老家已经盖了楼房、娶了媳妇儿。
这么多年两人其实交集不多,也就逢年过节微信问候几句。
今年早些时候我回老家,在他修理铺坐了一会儿,两个人一起抽了几根烟。
他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山里的人都跑城里去了,留下来的不是老就是小,压根儿不骑摩托车。
满打满算下来,他的修理铺一个月也就挣一两千块钱。过年期间相对好点,差不多有三千块。
可对应的,他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三个小孩都望着他。每天一睁眼,九个人吃饭都靠着他(加上他和老婆),用压力山大都不足以形容。
| 02
老家是个奇特的地方,平均收入比谁都低,物价好像比哪儿都贵。
地处偏远,镇子里一切物资都要从外界走几十公里山路运进来,价格反而比县城里贵上一大截。
前些年还好,山里很多农户自己耕田种菜,剩余的会拿到圩镇上售卖。现在也没人种地了,连吃的也得外面运进来,生活成本更加提升了。
拼多多的出现拯救了朋仔。
九块九的纸巾,三十多的炒菜锅,十九块九的纸尿片,六块多一斤的茶叶……镇上哪怕再良心的小店都找不到这么低价的产品,而且全部包邮。
他甚至豪爽到一次性花了四百多,在拼多多买了一台60寸的大彩电。
当时村里所有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结果彩电还真送过来了。一群人眼巴巴地看着他拆箱、安装、通电、开机。
最后彩电还真能用。所有人都轰动了,其中很多人后面也成了拼多多的用户。
| 03
我问朋仔,很多人都说拼多多上假冒伪劣商品很多,你就不怕么?
他说这不是要上市的大公司么,怎么可能坑我们呢?
我又问了一次,他才不好意思地说,确实中招过几次。
一次是买回来的衣服,第一次洗就掉色了,还染掉了十几件其他好衣服。还有一次是买的某个杂牌纸尿裤,用完后小孩屁股都白了。
我说那你怎么还用呢,他说也就这两次,怪自己不长眼,再说大多数东西都还是好的。
我明白他的意思。
几年前,小镇街头手机店林立,那时还能看到摩托罗拉、联想、魅族的身影。这两年,基本只剩下了OPPO和VIVO。
农村人购物的需求其实一直很简单,甚至看上去有点愚蠢:只要一个东西看上去好看、基本质量没问题(也就是能用),价格又有优势,那就可以买。如果还能和大牌沾点关系,就可以畅销了。
所以当城里人还在CPU是骁龙845还是麒麟970、屏幕是LCD还是Amoled、音质是否带HIFI之间苦苦纠结时,OV的销售员们已经手拿着高额提成,用“前后两千万像素、8核CPU”将其他品牌打得落花流水。
他们很明白,这些用户根本不在乎这些,也整不明白。
所以在拼多多上,VIVI手机、七品狠服装、立曰洗衣液一向是畅销款。朋仔也是忠实用户,他其实知道VIVI和VIVO的区别,但好歹也有个VIVI的牌子不是?
中招的时候不是没有,但也不是个事儿。
我们这一帮农村长大的穷孩子,其实从小到大就是这样过来的。
三毛钱一瓶,廉价色素和香精灌制的汽水虽然味道不如雪碧好,但也能喝出汽水儿出来;华三的方便面是不如华丰的三鲜伊面香,但至少也是方便面;至于八个核桃、银鹭银杏奶,那已经不是一般人喝得起的奢侈品了。
身体上“百毒不侵”,精神上也异常皮实耐操。
记得小时候下米做饭,有些米已经起了黄色霉菌,电视上说会有毒素很危险。还不是吹一吹晒一晒,接着吃?
因为对那时的我们、现在的朋仔来说,生活有时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华山一条道。
在吃了可能肚子痛和不吃饿死之间,做决定其实是很简单的,甚至连无奈都没有。
| 04
到广州工作后,经常会被拉进一些莫名其妙的微信群。
有次又被拉进了个群,抬头一看,叫“滴滴优惠券分享群”,里面朋友还不少。与此类似的,还有淘宝返利群、广州饭店打折促销信息分享群,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仔细看看,里面白领其实不少。
朋友张华就是群友之一,事实上,他本人还是很多群的群主、创建者。
他创建了很多群,现在最火的一个就是拼多多的拼团群。里面每天都会刷屏无数条拼团信息,热闹程度堪比菜市场。
有次约他吃饭,他说现在自己除了吃的和大件物品,大部分东西都用拼多多搞定了。
我和他是步行街一间狭窄的小吃店吃饭,旁边就是广州著名的某城中村。张华在里面租了个小单间。
很难想象,在广州房价随便四五万、市中心单间房租随便四五千的年代,只要五百块就可以在这个村子里租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单间。
张华的工作其实不错,在一家国企做技术管理,拿着税前一万多的高薪。
他小孩三岁多,每个月光辅导班就要花掉三千多,吃饭花掉一千多,再给家里寄点钱,剩下的还得攒着遥遥无期的首付。
所以,也只能和一大帮泥水工、出租车司机挤在黑暗的握手楼里。每天七点起床,顶着汹涌的人潮,啃着包子挤地铁。
再比如,想尽一切办法降低生活开支。
加班晚的话,打滴滴公司可以报销。不过也怕金额太高惹人非议,所以到处加群领优惠券。
拼多多上很多东西,像什么风扇、指甲刀、被单啥的,或许质量差一些,但价格是同类品牌产品的十分之一,而且人畜无害,因此深受张华的欢迎。
据说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叫“消费升级”,他对此嗤之以鼻:什么消费升级,现在混到连一般的产品都快买不起了,还消费升级?
这一代年轻人,但凡在城市混的,基本都饱受房贷、养老、育小的沉重压力,自身消费上,逐渐退化为“能用就行”。
所谓能用,就是不管牌子、不管品质、不管设计,只要价格低廉、功能不出错,就算不错了。
| 05
拼多多上市后,市场上非议很多。
盗版、假货、低质……,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后来创始人黄峥接受采访,记者问这些负面信息出来后,对拼多多的交易量是否有影响?
黄峥说交易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我也仔细观察了一下身边的圈子,发现用拼多多的人越来越多。不局限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城市白领照样在用。
公知们在讨论着品质、版权、健康、消费升级、市场倒退,声量巨大,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底层人士却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活下去,或者活得更像点样子。
其实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根本是鸡同鸭讲。只不过,前者至少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后者要么连上网都不怎么会,要么一天24小时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张华自封为“消费降级大军”的大元帅,还喊出了一句响亮的“名言”:
拼多多有多火,就说明中国人有多穷!
有人统计过中国人的收入现状,结果是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都不超过3000元。其中,甚至还有3000万人年总收入不超过2300元。
按照拼多多现在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来看,还远远没有覆盖到中国80%的人口。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拼多多大军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他们或许在偏远的山村,或许,就在你我的身边。
只不过,和嗷嗷叫的中产阶级不一样,他们要么发不出声音,要么没有余力发声,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真正为省几十元而拉下脸面去拼团的人,是没有心思花几个小时写下批判帖子的。
| 06
很少人真正去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一边是“几乎全世界都在批判”,另一边是拼多多能在两三年内上市,成长为市值几百亿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真到了人人怒怨抵制的程度,那它的交易量到底来自哪个人群?
我自己也曾经测试过,在拼多多买过不少东西。
说实话,东西确实整体品质不行。发黑的蒜头、遍布线头的T恤、粗糙的纸巾,各种擦边球的伪大牌,甚至于直接仿冒的产品。
可以说,平台存在许多毋庸置疑的问题,这点无可辩驳。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所有人都在义愤填膺地批判拼多多的原罪,却从来没有人讨论过,如果没有拼多多,该如何更好地去满足它顾客群的需求。
这让我想起了和珅的一个故事。
乾隆五十年,清朝遭遇罕见的大旱,政府准备开仓放救济粮。结果安排发放救济粮的工作人员贪腐严重,和珅便想了一招,往救济粮里面掺沙子。
饿到没饭吃的人是不会在意粮食里面多几颗沙子的,但富裕阶层会。这一招,有效地解决了冒领粮食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何其类似。
很多人已经不在乎粮食里面是否有沙子了,只要能活着便好。与此同时,很多人却仍在批判,“你怎么能对粮食这么没追求呢?这是消费降级!你让中国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