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无偿分享知识?
我觉得分享的动力还是源于人性最基本的一面,比如:
贡献(showcase)自己的专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基本上是无法重复的。这里的经历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即使是一个卡车司机,他对一路上发生的事情的知识也会多于常人。知识和其他财富不同,使用知识不让知识减少,反而越用越扎实。而且所谓“偿”也不是立刻得到回报才叫“偿”。通过分享知识让更多人知道你,这难道不是一种“偿”么?你知识再牛逼也只有同行知道,外行靠什么判断?就是知名度,对于掌握知识的人还有设么比分享知识更好的提高知名度的方法呢?
对于自己的逻辑锻炼和提高
与别人分享东西能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你不把关系理顺了说明白了,还怎么分享;还能让学过的已知的东西,清晰化,完善化,完整化,老老实实写下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仪式感,分享写完以后,你会发现受益的首先是自己。
分享,对自己来说的收获是最大的。也许你曾经掌握过某些知识,也许你曾经经历过某些事件,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忘记。经过这么一个思考、分享的过程,你会重新收获你曾经了解过的知识点。你分享出什么,你就会再一次掌握什么。
社区的回馈和交流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在汽车论坛交流?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去Stackoverflow交流技术问题?是因为同样的爱好把他们汇聚到了一起。今天你问我答,明天我问你答,互相提高。同时也能认识更多的相同兴趣的人。再比如维基百科,那么多人一起贡献出一个震撼世界的产品出来,的确是值得自豪的。
精神层面的回报
分享者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回报。比如说,不吐不快。大部分人都会有好为人师的习惯。我掌握这个,而你没掌握这个,那么我告诉你之后我会有成就感。还有就是点赞、评论、收藏、转发等这些虚拟荣誉激励。当我认真的回复发出的瞬间能获得几十甚至几百几千真实网友的赞,我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创造出更多的内容。毕竟人的本性是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是需要获得别人的赞美的。
要考虑历史的进程,研究人性是有局限性的,这个问题还是要结合历史。
愿意分享知识的前提是非商业署名,没有这样的限制的话愿意分享的人就会少很多(想象一下你在网络上分享的知识被别人拿走不加署名甚至作为商业使用,你的感受吧)。但是非商业署名这种规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才让互联网能够成为分享知识的地方,比如wiki。CC协议为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分享知识提供了保障。
再从《停止网上盗版法》(SOPA)、《保护知识产权法》(PIPA)到反SOPA和PIPA抗议。最后SOPA和PIPA被无限期搁置。(百度上只能查到百位数的《停止网上盗版法》的信息,要查就去用谷歌查)
所以无偿分享知识是一种理想主义,答案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部分自私的人也许无法理解)
人类知识的脉络就是那些论文、学术期刊等。但是这些被商业机构所掌握。
推倒知识高墙,这件事一直有人在做,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亚伦·斯沃茨了,也就是我的头像。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亚伦·斯瓦兹为杰克·安德拉卡的革命性癌症测试铺平道路)。
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如果商業化一點來看待
比如為什麼 Google 要開發 Android 系統給各家手機廠商使用,是為了搶佔市場,沒有比免費又品質好的東西更能快速搶佔市場的了
以思想家、政治家、或是一般的人們分享其思想觀點,是為了讓其觀點、思想有更多人認可,支持自己的人多了,那就是一種力量
以個人職能來講,技術性的知識分享,可以獲得成就感、名聲、以及淺在的利益
最後本人認為還有一點,可以引用中國一句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很多人會理解為 “沒有生個男丁來傳宗後代是最不孝的,對不起列祖列宗”
本人幾經思考,理解的結論為 “人生在世、這一輩子的價值在於你留下了甚麼給世界”
如果你留下的是極端思想、殘暴的種子,那影響的就是千萬人的生命
如果你留下的是這輩子的心血結晶,讓其他人少走彎路,那就能夠使社會進步
如果你留下的是一個善良的故事,那將會散發到更多人身上
如果你留下的是博愛、道德、仁義的教誨,那影響的就是一個禮儀之邦
如果你留下的是智慧、教導人們思考、分辨善惡、洞察事物的能力,那影響的是整個星球千千萬萬的人
如果…如果你甚麼也沒能留下,那就只好留下一個後人,希望他會給世界留下些甚麼